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进入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花卉园林有限公司

关于星空体育官网 | 在线留言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20-08980898

联系星空体育官网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xk@jiaguoyl.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园林景观 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产品展示 > 园林景观

合肥:我家住在公园里 推窗见绿、开门星空体育官方网站见景

所属分类:园林景观发布时间:2024-09-01 22:11:05点击量:

  坐落于16.8公里巢湖黄金岸线上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蓝天白云相映成画,万亩水网森林绿意叠荡。树的年轮镌刻下这座公园的成长印记。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借势合肥环巢湖生态建设大潮,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于2012年8月启动建设。目前,公园内的植物品种由建园初期的280多种增至681种,景色秀美宜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公园管理运营方负责人方彪的“生态梦”,也是合肥绿色发展的缩影。

  绿色,是普惠的民生福祉。1992年12月,合肥被授予全国“园林城市”称号,是首批三个(北京、合肥、珠海)国家园林城市之一,也是第一个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多年来,合肥逐绿的步伐不止。

  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构建林城相融、城湖共生、城在园中的城市绿色新形态,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发展,绿化建设稳步提升,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合肥也是全国首个一座城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是合肥市民的向往,“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在合肥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持规划先行、先底后图的思路,尊重自然、地理与人文特征,以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格局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打造凸显合肥特色的市域绿色空间体系。

  1958年,合肥编制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江淮丘陵地区的特点,将田园、绿地从三个方向楔入市区;1979版合肥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城市规划格局。

  2008年,合肥市编制完成《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环城公园之上,构建了“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楔入、珠落玉盘”的绿地系统。

  2011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合肥由环城时代进入环湖时代,开始精心编制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0年,合肥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按照“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立足合肥新时期发展阶段特点,从城市形态、结构、中心体系三个方面强化规划引领。

  城市形态方面,合肥规划以经典的风扇形态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城市空间发展态势,提出水源地绿楔、滨湖绿楔、紫蓬山绿楔三大绿楔,形成了“田园楔入、星状放射”空间形态,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拓展。

  城市结构层面,规划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理特征,构建向湖而生的高品质脉络空间,形成三级生态廊道网络,促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

  在城市中心体系规划中,借鉴公园城市理念,注重“公园+”,依托“群湖”构建“群心,沿湖集中布局大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务设施,形成蓝绿环绕、功能集聚、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近年来,合肥市先后完成《合肥市域空间绿道网络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环巢湖“金项链”景观绿道总体规划》《合肥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合肥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合肥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细做足绿文章,城市风貌与生态美景交织相融。

  在合肥,除了科学的编制规划和顶层设计,在不起眼的街角绿地,匠心雕琢和巧思设计也是层出不穷。

  位于合肥金寨路与水阳江路东北角的劳动公园,游步道两侧高大的香樟树在上空围拢,入口处一座工业齿轮雕塑小品,镌刻着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儿童游乐区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70岁的市民伍先生闲暇时总爱来这里转转,这片公园的“前身”是安徽丝绸厂,曾是他工作了半辈子的地方。如今,厂区的身影早已湮没在岁月中,取而代之的是家门口的一片崭新生活空间。令伍先生欣慰的是,厂里的40棵香樟树在公园建设时被完好地保留下来。

  曾经的工业厂区退出历史舞台后,“摇身一变”成为集绿色生态、情感记忆、建设休闲的社区邻里公园,一度荒芜的场地焕发新活力。

  城市开发中往往会形成一些“边角料”地带,这些空间往往小而零散。近年来,合肥不断建设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满足市民多元化公共活动需求。

  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繁昌路高架桥下的体育公园,总面积近7400平方米,这里原本是闲置地块,光线不足,绿化成活率低。近年来,瑶海区投资近500万元,将高架桥下难利用的空间打造成体育公园。公园内含两块标准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以及若干乒乓球桌、健身器械、儿童游乐设施,附近居民利用假期来此健身。

  不远处的银领时代花园小区西侧有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的零星地块,西边地块与人行道有1.7米落差,东边用铁艺围墙与小区进行隔离,给市民感观带来视线遮挡。经过改造后,成功串联起三大活动空间,利用场地落差打造阶梯式植物景观,形成小区居民家门口的口袋游园。

  目前,合肥建成89个综合公园、192个社区公园、18个专类公园、231个游园,实现了市民500米见园,用小公园、小游园连起大民生。

  除了打造星罗棋布的公园游园让居民尽享福利,近年来,合肥还见缝插绿,建设零星绿地,建立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把废地变绿地、痛点变亮点,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合肥巢湖南路与郎溪路交口东南角,一块印刻着“南淝河码头公园”字样的石块静置在公园入口处。“码头”记录着这片区域曾经的功能属性,“公园”是近年来这里的可感变化。

  依临南淝河的合肥新港砂石货场码头建设于1997年,一直承担水运建材功能,此前,区域环境脏乱差。随着南淝河右岸环境整治项目启动,当地建设生态廊道、湿地缓冲带,提升防洪边坡景观,如今的南淝河右岸一湾清水、两岸新绿,成为滨水生态绿廊。

  每到夏季,位于合肥老城区内的杏花公园里荷花竞相开放,引来市民游客观赏游玩。杏花公园于1997年建成,被誉为合肥环城公园这串“翡翠项链”上的璀璨明珠。

  自2019年杏花公园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工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及水生态系统构建等工作依次开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座老公园愈发与众不同。同时,园区水域周边配套建设绿化工程,提升园区滨水景观,打造了临水的城市阅读空间。

  如今,杏花公园内水面清澈见底,水生植物清晰可见,市民在园中或健身锻炼、或信步游玩,或静心阅读,或登船游湖,如田园牧歌般惬意。庐阳区还在道路转角处减少乔木,避免遮挡视线;增加低矮灌丛球体中层植物组团搭配及花卉植物,进一步活化闲置绿地,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居环境。

  连旧货场也建成了新景区。合肥蜀山区南门库货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是18公里铁路专用线—合肥市金属公司货场。随着新铁路不断修建,南门库货场逐渐退化为杂货仓库、驾校和棚户区,现场污水横流、杂草丛生。

  2012年,合肥市启动南门库片区综合整治项目,从谋划、设计到施工历时一年。目前,新公园修复场地生态,卸除土地上的混凝土枷锁,拓展健身游憩等功能,被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公共开放绿地。

  此外,合肥市坚持规划引领,尊重自然、地理与人文特征,因地制宜实施立交桥、高架桥桥体、桥墩、硬质护坡等的立体绿化。同时,实施“拆围透绿”工程,对部分景区公园进行围挡、围墙拆除,让绿于民、还绿于民。

  目前,合肥市城市社会绿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86.30%,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为85.32%,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为71.75%,立体绿化实施率19.80%,各项指标达标率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金秋时节,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南部的十八联圩湿地,水下有鱼、水中有草、水上有鸟的自然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除了城市里的园林打造,巢湖边的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成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靓丽名片。

  该湿地南接巢湖,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位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起到保护巢湖、改善其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已建成,四期蓄洪区工程于去年9月开工。洪水来袭时,这里是蓄洪“大水缸”;平日里,化身生态“净化器”,装点出一道道生态风景线。

  穿合肥而过的南淝河曾是环巢湖入湖河流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蓄洪区打造面积13.6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并新建湿地总进水闸,将引进的南淝河水通过湿地进行净化,再排进巢湖,每年约消减总磷27%、氨氮30%。

  近年来,合肥科学开展湿地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尊重原生态,因地制宜优化湿地植被结构。2022年7月,合肥环绕巢湖建设十八联圩等十大湿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十大湿地串珠成链,筑牢巢湖水安全、水生态重要屏障。当湿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小天鹅等众多珍稀鸟类均选择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作为迁徙的“驻足点”与“中转站”。

  近日,巢湖北岸的千亩红杉林呈现一片深绿,比喧嚣的市区更早一步感知到时节变化。四年前,这里是一片少有人问津的滩涂之地。如今,12万余株杉树苗木在这里串联成景,成为环巢湖岸线上的网红打卡地。

  时间倒回2019年初春,合肥市包河区连续克服50余天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在3个月内完成地形、水系整理及湿地植物栽植等工作,高标准推进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生态修复、苗木栽植、绿化养护等任务。

  红杉林兼具涵养水文、调节气候、生物栖息功能,以落羽杉和池杉为“主景”,点缀着乌桕、垂柳,枫杨,刺槐等树种。每逢节假日,前来骑行、垂钓、观光、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8月下旬,一场湿地保护科普宣教进社区活动在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开展,身着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和居民、少年儿童密切互动。市民参与湿地展板寻宝答题、湿地连字成句小游戏、湿地知多少竞答、湿地闯关赛等趣味环节。

  此次承办单位之一、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说,活动让市民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了解湿地知识和合肥市湿地保护工作,助力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该湿地公园以管湾湖为主体、陂塘群为亮点,量身定制公园科普宣教解说系统,建立室外标识标牌系统和自然课程解说系统和知识结构。在大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和研学活动中,公园讲解员和志愿者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湿地科普。

  “巢湖边上的蓝藻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目前对于蓝藻的治理主要分为综合治理、生物治藻、科技治藻……”在位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蓝藻科普馆,每周开放时间段内,团体接待预约火爆。青年讲解员向前来的青少年生动地讲解相关知识。

  近年来,合肥全市建设湿地科普基地9个,省级以上自然教育基地6处,设计自然教育课程18套。常态化开展“湿地志愿服务行”“公民科学活动”“巢湖观鸟节”“最美湿地摄影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关心湿地、重视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去年暑期开始,合肥市瑶海区以花冲公园、和平广场作为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校地共建合作开辟“第二课堂示范实践基地”,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和市民游客游园体验度。

  大学生市民园长将参与公园日常管理,每周不少于5小时,协助公园管理人员对游客游园秩序进行引导,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助力公园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积极参与公园“市民园长服务日”、园学课堂活动等志愿活动等。

  合肥市望湖公园是市民李先生和家人亲近自然的首选地。如今,他有了新职责——作为市民园长,参与公园日常管理。今年5月,合肥包河区举行首批市民园(林)长、市民河长授聘仪式,共100人受聘,覆盖5个公园和10条河流。

  市民园(林)长、河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招募原则,将改善城市河、湖的管理模式,及时引导广大市民更多参与公园和河流环境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中,反哺合肥绿色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报社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坐落于16.8公里巢湖黄金岸线上的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蓝天白云相映成画,万亩水网森林绿意叠荡。树的年轮镌刻下这座公园的成长印记。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退耕还林的人工林。借势合肥环巢湖生态建设大潮,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于2012年8月启动建设。目前,公园内的植物品种由建园初期的280多种增至681种,景色秀美宜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公园管理运营方负责人方彪的“生态梦”,也是合肥绿色发展的缩影。

  绿色,是普惠的民生福祉。1992年12月,合肥被授予全国“园林城市”称号,是首批三个(北京、合肥、珠海)国家园林城市之一,也是第一个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多年来,合肥逐绿的步伐不止。

  近年来,合肥市加快构建林城相融、城湖共生、城在园中的城市绿色新形态,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发展,绿化建设稳步提升,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合肥也是全国首个一座城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是合肥市民的向往,“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在合肥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持规划先行、先底后图的思路,尊重自然、地理与人文特征,以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格局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打造凸显合肥特色的市域绿色空间体系。

  1958年,合肥编制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江淮丘陵地区的特点,将田园、绿地从三个方向楔入市区;1979版合肥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一核三翼、风扇布局、绿环绕城、田园楔入”的城市规划格局。

  2008年,合肥市编制完成《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环城公园之上,构建了“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楔入、珠落玉盘”的绿地系统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2011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合肥由环城时代进入环湖时代,开始精心编制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0年,合肥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按照“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立足合肥新时期发展阶段特点,从城市形态、结构、中心体系三个方面强化规划引领。

  城市形态方面,合肥规划以经典的风扇形态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城市空间发展态势,提出水源地绿楔、滨湖绿楔、紫蓬山绿楔三大绿楔,形成了“田园楔入、星状放射”空间形态,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拓展。

  城市结构层面,规划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理特征,构建向湖而生的高品质脉络空间,形成三级生态廊道网络,促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

  在城市中心体系规划中,借鉴公园城市理念,注重“公园+”,依托“群湖”构建“群心,沿湖集中布局大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商务设施,形成蓝绿环绕、功能集聚、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近年来,合肥市先后完成《合肥市域空间绿道网络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环巢湖“金项链”景观绿道总体规划》《合肥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合肥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合肥市城市生态网络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做细做足绿文章,城市风貌与生态美景交织相融。

  在合肥,除了科学的编制规划和顶层设计,在不起眼的街角绿地,匠心雕琢和巧思设计也是层出不穷。

  位于合肥金寨路与水阳江路东北角的劳动公园,游步道两侧高大的香樟树在上空围拢,入口处一座工业齿轮雕塑小品,镌刻着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儿童游乐区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70岁的市民伍先生闲暇时总爱来这里转转,这片公园的“前身”是安徽丝绸厂,曾是他工作了半辈子的地方。如今,厂区的身影早已湮没在岁月中,取而代之的是家门口的一片崭新生活空间。令伍先生欣慰的是,厂里的40棵香樟树在公园建设时被完好地保留下来。

  曾经的工业厂区退出历史舞台后,“摇身一变”成为集绿色生态、情感记忆、建设休闲的社区邻里公园,一度荒芜的场地焕发新活力。

  城市开发中往往会形成一些“边角料”地带,这些空间往往小而零散。近年来,合肥不断建设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满足市民多元化公共活动需求。

  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繁昌路高架桥下的体育公园,总面积近7400平方米,这里原本是闲置地块,光线不足,绿化成活率低。近年来,瑶海区投资近500万元,将高架桥下难利用的空间打造成体育公园。公园内含两块标准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以及若干乒乓球桌、健身器械、儿童游乐设施,附近居民利用假期来此健身。

  不远处的银领时代花园小区西侧有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的零星地块,西边地块与人行道有1.7米落差,东边用铁艺围墙与小区进行隔离,给市民感观带来视线遮挡。经过改造后,成功串联起三大活动空间,利用场地落差打造阶梯式植物景观,形成小区居民家门口的口袋游园。

  目前,合肥建成89个综合公园、192个社区公园、18个专类公园、231个游园,实现了市民500米见园,用小公园、小游园连起大民生。

  除了打造星罗棋布的公园游园让居民尽享福利,近年来,合肥还见缝插绿,建设零星绿地,建立绿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把废地变绿地、痛点变亮点,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合肥巢湖南路与郎溪路交口东南角,一块印刻着“南淝河码头公园”字样的石块静置在公园入口处。“码头”记录着这片区域曾经的功能属性,“公园”是近年来这里的可感变化。

  依临南淝河的合肥新港砂石货场码头建设于1997年,一直承担水运建材功能,此前,区域环境脏乱差。随着南淝河右岸环境整治项目启动,当地建设生态廊道、湿地缓冲带,提升防洪边坡景观,如今的南淝河右岸一湾清水、两岸新绿,成为滨水生态绿廊。

  每到夏季,位于合肥老城区内的杏花公园里荷花竞相开放,引来市民游客观赏游玩。杏花公园于1997年建成,被誉为合肥环城公园这串“翡翠项链”上的璀璨明珠。

  自2019年杏花公园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工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及水生态系统构建等工作依次开展,生态环境的改善让这座老公园愈发与众不同。同时,园区水域周边配套建设绿化工程,提升园区滨水景观,打造了临水的城市阅读空间。

  如今,杏花公园内水面清澈见底,水生植物清晰可见,市民在园中或健身锻炼、或信步游玩,或静心阅读,或登船游湖,如田园牧歌般惬意。庐阳区还在道路转角处减少乔木,避免遮挡视线;增加低矮灌丛球体中层植物组团搭配及花卉植物,进一步活化闲置绿地,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居环境。

  连旧货场也建成了新景区。合肥蜀山区南门库货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是18公里铁路专用线—合肥市金属公司货场。随着新铁路不断修建,南门库货场逐渐退化为杂货仓库、驾校和棚户区,现场污水横流、杂草丛生。

  2012年,合肥市启动南门库片区综合整治项目,从谋划、设计到施工历时一年。目前,新公园修复场地生态,卸除土地上的混凝土枷锁,拓展健身游憩等功能,被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公共开放绿地。

  此外,合肥市坚持规划引领,尊重自然、地理与人文特征,因地制宜实施立交桥、高架桥桥体、桥墩、硬质护坡等的立体绿化。同时,实施“拆围透绿”工程,对部分景区公园进行围挡、围墙拆除,让绿于民、还绿于民。

  目前,合肥市城市社会绿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86.30%,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为85.32%,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率为71.75%,立体绿化实施率19.80%,各项指标达标率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金秋时节,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南部的十八联圩湿地,水下有鱼、水中有草、水上有鸟的自然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除了城市里的园林打造,巢湖边的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成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靓丽名片。

  该湿地南接巢湖,总面积约27.6平方公里,位居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起到保护巢湖、改善其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湿地一二三期工程已建成,四期蓄洪区工程于去年9月开工。洪水来袭时,这里是蓄洪“大水缸”;平日里,化身生态“净化器”,装点出一道道生态风景线。

  穿合肥而过的南淝河曾是环巢湖入湖河流中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蓄洪区打造面积13.6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并新建湿地总进水闸,将引进的南淝河水通过湿地进行净化,再排进巢湖,每年约消减总磷27%、氨氮30%。

  近年来,合肥科学开展湿地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尊重原生态,因地制宜优化湿地植被结构。2022年7月,合肥环绕巢湖建设十八联圩等十大湿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十大湿地串珠成链,筑牢巢湖水安全、水生态重要屏障。当湿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小天鹅等众多珍稀鸟类均选择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作为迁徙的“驻足点”与“中转站”。

  近日,巢湖北岸的千亩红杉林呈现一片深绿,比喧嚣的市区更早一步感知到时节变化。四年前,这里是一片少有人问津的滩涂之地。如今,12万余株杉树苗木在这里串联成景,成为环巢湖岸线上的网红打卡地。

  时间倒回2019年初春,合肥市包河区连续克服50余天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在3个月内完成地形、水系整理及湿地植物栽植等工作,高标准推进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生态修复、苗木栽植、绿化养护等任务。

  红杉林兼具涵养水文、调节气候、生物栖息功能,以落羽杉和池杉为“主景”,点缀着乌桕、垂柳,枫杨,刺槐等树种。每逢节假日,前来骑行、垂钓、观光、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8月下旬,一场湿地保护科普宣教进社区活动在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开展,身着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和居民、少年儿童密切互动。市民参与湿地展板寻宝答题、湿地连字成句小游戏、湿地知多少竞答、湿地闯关赛等趣味环节。

  此次承办单位之一、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说,活动让市民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了解湿地知识和合肥市湿地保护工作,助力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该湿地公园以管湾湖为主体、陂塘群为亮点,量身定制公园科普宣教解说系统,建立室外标识标牌系统和自然课程解说系统和知识结构。在大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和研学活动中,公园讲解员和志愿者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湿地科普。

  “巢湖边上的蓝藻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目前对于蓝藻的治理主要分为综合治理、生物治藻、科技治藻……”在位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蓝藻科普馆,每周开放时间段内,团体接待预约火爆。青年讲解员向前来的青少年生动地讲解相关知识。

  近年来,合肥全市建设湿地科普基地9个,省级以上自然教育基地6处,设计自然教育课程18套。常态化开展“湿地志愿服务行”“公民科学活动”“巢湖观鸟节”“最美湿地摄影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关心湿地、重视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去年暑期开始,合肥市瑶海区以花冲公园、和平广场作为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校地共建合作开辟“第二课堂示范实践基地”,提升公园管理服务水平和市民游客游园体验度。

  大学生市民园长将参与公园日常管理,每周不少于5小时,协助公园管理人员对游客游园秩序进行引导,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助力公园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积极参与公园“市民园长服务日”、园学课堂活动等志愿活动等。

  合肥市望湖公园是市民李先生和家人亲近自然的首选地。如今,他有了新职责——作为市民园长,参与公园日常管理。今年5月,合肥包河区举行首批市民园(林)长、市民河长授聘仪式,共100人受聘,覆盖5个公园和10条河流。

  市民园(林)长、河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招募原则,将改善城市河、湖的管理模式,及时引导广大市民更多参与公园和河流环境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中,反哺合肥绿色发展。星空体育app免费下载星空体育app免费下载

电话:020-08980898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4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