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20-08980898
邮箱:xk@jiaguoyl.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在贵州的山水之外,来自贵州的璀璨风物和别致风味,让人一见难忘,再见钟情。
贵州好物层出不穷。一瓶茅台香飘世界,一杯黔茶沏出贵州的绿色底蕴,一枚苗族银饰焕发着非遗的绚丽。
拥有别致风味的贵州是美食天堂。宫保鸡丁、阳朗辣子鸡、乌江豆腐鱼、凯里酸汤鱼等黔系佳肴色味俱佳、广受欢迎;羊肉粉、牛肉粉、肠旺面、丝娃娃等传统小吃琳琅满目、脍炙人口。
立足旅游资源禀赋,贵州不断加速特色旅游餐饮与旅游商品的布局。积极打造青云路夜市街、二七路小吃街等高品质美食街,谋划开展系列美食活动,推出旅游商品减半活动等,为特色旅游餐饮与旅游商品发展创造新机遇。
独具特色的农产品,香辣可口的黔菜,精致多样的小吃以及各种食材,是贵州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深刻体现。
1、农产品:农旅结合是当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贵州农业资源丰富,特别是优质粮油、生态畜牧、水果等产业基础良好,“中国油茶之乡”玉屏的油茶观光景区,修文县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等等,构成了贵州省农旅融合的重要资源要素。
刺梨,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生长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木丛中的天然野果。贵州大部分地区皆有生产,因果实外表布满肉刺,故名“刺梨”。刺梨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就高达2000毫克,因此被誉为“维C之王”。
修文县是全国第三大猕猴桃产区。境内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黄壤为主,被业界专家称之为“世界上最适合猕猴桃种植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绿海猕乡”。修文猕猴桃种植主要品种是“贵长”,是从贵州野生猕猴桃中精选培育而成的,它整体果型偏长,结实饱满,表面遍布绒毛,充满了“野性”。剥去外皮后,果肉呈翠绿色,心呈鹅黄色,吃起来七分甜中又带着三分自然的果酸。
正安野木瓜产于遵义市正安县,属野木瓜科野木瓜属植物。正安县于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野木瓜之乡”。其果用途较多,可切片晒干食用,亦可入药;鲜果放于泡菜坛内,能使泡菜味更正、不变质;亦可削皮切片用盐或糖腌后食用。正安野木瓜含有多种氨基酸元素和齐墩果酸,特别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功能有平肝和胃,去湿抗癌,延缓衰老等作用。以野木瓜为原料,正安县还开发了木瓜蜜饯、木瓜原液、木瓜冻干片等产品。
空心李因果肉与核分离而得名,产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是区域性特色水果。沙子空心李果实一般在7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空心李外表披上银灰色的白腊质保护层,平均果重约35克,单果最大重量约50克。沿河空心李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的特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镇宁蜂糖李,镇宁县特产。镇宁自治县南部是典型的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区,具有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适宜发展李子产业。镇宁蜂糖李是镇宁县地方选育特色品种。相传蜂糖李母本之树上有一个蜂巢,而溢出的蜂蜜被树吸收,致结出之果实香甜如蜜,这也是蜂糖李名字的由来。镇宁蜂糖李个大,果肉紧致酥脆,有香气。2017年,镇宁蜂糖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荣获“全国优质李金奖”荣誉称号。
麻江蓝莓是黔东南州麻江县的特产。为扭转南方无蓝莓产业的局面,自1999年开始,麻江县率先开展蓝莓引种试验。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8.56万亩。麻江蓝莓具有个头小,但口感好、原生态性强的特点。蓝莓被誉作“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富含花青素、鞣花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明目、抗癌等功效。除鲜果销售外,麻江县70%的蓝莓都用于精深加工,成为果汁、果干、果酒、原液、酵素等蓝莓产品。
天柱大血藤果是黔东南州天柱县的特产,原产于天柱地区原始森林之中,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水果,形似足球,有纹而光滑,幼果深绿色,成熟时呈深红色,果味像葡萄,果中花纤素含量极高。在药用价值上具有祛风活络、调气止痛、益肾固精、补血养颜等功能。
开阳枇杷以富硒为特色,其色泽浅黄、口感细腻,并具有止咳润肺的功效,被誉为“果中之皇”和“贵州枇杷王”。据道光年间《贵阳府志》记载枇杷为“开州通产,府境名播”。开州即今开阳县,可见在清代开阳枇杷已是当地闻名的特产。
荔波蜜柚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分布于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内的樟江河谷沿岸,这里空气清新,富含氧离子,大气密度小,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荔波蜜柚经过多年选育,已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白肉、红肉、黄肉等优质品种。荔波蜜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4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是荔波县获得的首个地理标志证明的商标。
纳雍县位于毕节市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条件好,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樱桃生长。良好的自然环境优势,使纳雍成为了“玛瑙红樱桃之乡”。纳雍玛瑙红樱桃因品相貌似玛瑙而得名,相比普通樱桃,玛瑙红樱桃果实鲜红、口感纯正、酸甜适度,而且存放时间相对较长,可以维持采摘后四天不变色、不变味,其中蕴含糖、酸、维生素C较高,有“中国南方樱桃之王”之称。
从江椪柑产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1999年,从江县被国家林业部评为“中国名特经济果林(椪柑)之乡”。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适中,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单果重120-140G,皮橙红或橙黄色,果皮蜡质层厚,皮松易剥。
可乐猪产于赫章县可乐乡,饮食习惯最接近野猪,是贵州名优猪品种。可乐猪属放牧型猪种,适应高寒气候和粗放饲养,当地民谣曰:“养猪不放,难得养壮。”放牧时以啃草、拱草根块茎等为食,并补饲大量野菜、青料、洋芋、瓜类等。“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长的是健美肉”,这一度作为对毕节地区可乐猪绿色无公害、肉质鲜美的高度评价。可乐猪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鲜用,又是制成腊肉火腿的优质材料。闻名全国的云南宣威火腿就是以可乐猪为主要加工原料制作而成,故民间亦素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
从江香猪是在从江县月亮山地区,经过数百年的自然选择及人工培育而成的小型地方猪种,体型矮小、肉质香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被列为中国八大地方猪种之一。从江香猪皮薄骨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于加工烤乳猪。
关岭黄牛是贵州四大黄牛之首,中心产区位于关岭县,是国家78个地方优良禽畜品种之一,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关岭黄牛有“五高一低”,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繁殖率高、屠宰率高、脂肪含量低。关岭牛,又称盘江牛,养殖历史有400年之久,解放初还曾作为地方良种入京参展,在1982年纳入《中国畜禽品种志》。关岭牛的品质也得到了国际认可,经2021年第106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被评审授予金奖。
黔北麻羊俗称麻羊,其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等县,赤水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麻羊的生态圈。麻羊长年散养在植被丰富的山林间,食百草、饮山泉,活蹦乱跳、充满力量。麻羊毛短肢壮、羊膻味轻、肌肉结实、肉质鲜美Q弹,口感纯正,是习水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2013年黔北麻羊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
赫章黑马羊主要分布在毕节市的赫章县,是从贵州黑山羊分化出来的一个类群。黑马羊体格比有角羊稍大,全身黑毛,体质结实,因头上无角、头型似马,老百姓称它为“黑马羊”或“马头羊”。黑马羊抗病力强、生产性能优越,赫章黑马羊在喀斯特岩溶山区天然灌木林放牧,肉质细嫩、胆固醇低,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
赤水乌骨鸡是贵州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种之一,产于“楠竹之乡”赤水市,属于乌骨鸡系列。因为这种鸡长期生活在竹林中,所以又名竹乡鸡。这种鸡的喙、冠、肉垂、耳叶、胫、爪均为乌黑色。赤水乌骨鸡含有氨基酸为普通鸡的1.7倍以上;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同时它还具有明显的抗疲劳、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长顺绿壳蛋鸡系长顺县本地原始品种,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地方家禽品种,长顺县因而得名“中国绿壳蛋鸡之乡”。由于蛋壳当中的胆绿素和锌含量较高,因而蛋壳呈绿色。长顺绿壳鸡蛋比普通鸡蛋胆固醇低37%,硒、碘高5倍,锌高3倍。此外,还富含大量对人有益的脑磷脂、神经磷脂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被称为“鸡蛋中的人参”。
三穗麻鸭,贵州省黔东南州特产,由野鸭驯养而成,形成独特种群约有近600年的历史。三穗麻鸭也与北京鸭、绍兴鸭、高邮麻鸭同被誉为中国地方四大名鸭。个小、肉质鲜香细嫩、氨基酸含量高、胆固醇低,是天然绿色食品,并具有清凉下火的药用功效。三穗麻鸭产蛋多,年产蛋高达260枚,是中国肉蛋兼用的地方优良麻鸭品种。三穗县因此有“鸭乡”之称。
六枝蛋鸭主要放牧于月亮河河滩上,以天然水草、河螺、鱼虾等为食,鸭蛋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果”。用其腌制而成的咸鸭蛋蛋心呈红色,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味道鲜美。月亮河鸭蛋外表光滑鲜亮,绿壳为主,少量白色,绿壳色泽较深。
平坝区素有“灰鹅之乡”的美称,灰鹅也是平坝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平坝灰鹅是具有遗传性能稳定、觅食力强、育肥性能高、肉质鲜美细腻等特点。据《平坝县志》记载,平坝灰鹅是明洪武年间屯军及其亲属带来传入,经600余年的风土驯化和选育而成。当地人祭祀时认为用白鹅当祭品“不吉”,故平坝喜养灰鹅。
素有“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的开阳,土地含有大量被称为“生命元素、抗癌之王”的硒元素。我国约7亿人口处于缺硒状态,富硒大米便由此成为比较珍贵的大米。开阳富硒大米营养丰富,其含硒量高达0.22—1.18mg/kg,比普通大米高出2倍左右,有“天然补硒米”之称。开阳富硒大米蒸出的米饭饭粒油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煮粥香味浓郁,软硬适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制作各种美味佳肴。
盘州红米为籼米,糙米呈现出红色,所以叫它红米。蒸熟时谷香浓郁,米饭不粘不渣,饭粒饱满均匀,富有弹性。盘州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以铁质最为丰富,故有补血及预防贫血的功效。
湄潭县因其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曾于明朝嘉庆年间进贡朝廷而成为贡米,又称为“茅贡米”。茅贡米米粒大且晶莹饱满,入口松软有弹性,清香可口,但凡是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在湄潭办学时,校长竺可桢誉之为“黔中之宝”。1958年,同志到遵义视察,食用茅贡米后称赞道“这饭好香哦!米中茅台”。
兴仁薏仁米,是药食两用价值较高的杂粮。兴仁县薏仁米资源丰富,其野生品种随处可见,是全世界薏仁米物种起源中心之一。通过农业技术团队进行提纯复壮,形成了兴仁本地的小粒白壳薏仁米品种。兴仁生产的薏仁米具有外观饱满,颗粒匀称,表面光滑等特点,研发出谷物、膨化、冲剂、糖果、精油等5大系列80多个产品。同时,还结合悠久的薏仁米食用历史,配以当地健康食材,研发出营养价值高、有益健康的“中国薏仁宴”。
茶油是中国传统木本食用油,具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玉屏县种植油茶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字授予“油茶之乡”锦旗。2001年,国家林业局再次授予玉屏“中国油茶之乡”荣誉称号。玉屏县仍采用传统压榨茶油技艺,需经过烘干茶籽、碾制茶粉、制作茶饼、压榨、过滤沉淀等工序,不经化学处理,保留了茶油的天然营养成分。玉屏茶油每100毫升就富含82.1克的不饱和脂肪酸,有调节血脂、预防血栓、增强免疫力及保护视网膜等作用。
铜仁珍珠花生,贵州省铜仁市特产。铜仁珍珠花生是种植在铜仁境内以珍珠豆型为代表的本地花生,外形小,籽粒形似珍珠,果壳薄,双仁果多,香味浓郁,回味带甜,脆性好。据科研部门化验,铜仁珍珠花生蛋白质含量高达46%,其花生红衣是降血压的良药,被当地人称之为“长寿果”。珍珠花生可加工成各类花生食品,其中花生油和花生酱油曾获全国食品工业10年成就展“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科委“优秀项目奖”。
赫章核桃,因产自贵州省赫章县而得名。赫章县地处贵州省乌蒙山区深处,属暖温度春干夏湿气候区,具有高海拔(最高海拔2900.6米,为贵州最高点)、多日照、温差大的自然特点,铸就了核桃优质的品质。赫章核桃个型匀称、壳面光滑,壳薄,手捏即破,果易取仁,味香醇。因其独特品质获得“奥运推荐果品”、“中国十大名优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是出口的农特产品之一。
贵州织金竹荪,属红托竹荪,是世界上珍贵的品种之一。织金县是清香型红托竹荪的原产地,素有“中国竹荪之乡”的美称。竹荪具有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
在贵州,羊肚菌主要种植在乌江流域地带,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羊肚菌的生长。贵州生产的羊肚菌口感鲜甜浓郁、脆嫩爽滑,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全国各地城市和海外。羊肚菌因其菌盖部分凹凸成蜂窝状,酷似羊肚,所以得名羊肚菌。羊肚菌被誉为食品中的“软黄金”,属于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18种氨基酸,可谓滋补又营养。
豌豆尖是豌豆的嫩茎叶。据《贵州农业志》记载,龙里县1943年开始试种豌豆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龙里湾滩河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是全国最大的豌豆尖生产基地。2016年,“龙里豌豆尖”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龙里县湾滩河镇获批“中国豌豆尖之乡”之称。龙里出产的豌豆尖叶色翠绿、腋芽肥厚,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龙里豌豆尖每逢上市,便畅销粤港澳,每天有1吨左右的订单。
威宁县是“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威宁洋芋块大、产量高、品质优、退化慢、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威宁县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较其他地方高,每生产1吨马铃薯淀粉可节约原料1-1.5吨以上。此外,威宁马铃薯保存时间长,从每年8月份开始到第二年4月之间都有充足的原料供应,时间长达8个月。
桐梓县地属大娄山中段,是金佛山方竹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带,于2005年被授予了“中国方竹笋之乡”的称号。桐梓方竹笋外形略呈方形,触摸有棱角感,笋肉丰腴,腹空极小,肉质脆嫩,质佳味美,被已故著名林学家陈嵘教授誉为“竹笋之冠”。桐梓方竹笋通常按照不同的工艺,制作成鲜笋和干笋。鲜笋保持了桐梓方竹笋原生态的形状,食用方便。干笋外观为橙黄色,风味清香,便于携带和贮藏。
2、黔菜:旅游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品尝不同的美食,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品味独特的黔菜,酸汤鱼、辣子鸡色味俱佳,独特的“酸辣”让人食欲大振,欲罢不能。
酸汤鱼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道传统菜肴。制作原料主要有鱼肉、酸汤、木姜子等。黔东南地处山区,生活用品的短缺,特别是食盐的匮乏,饮食终年清淡,这里的人们便创制出一种“以酸代盐”的饮食调味方法。“以酸代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盐短缺的困境,也丰富了饮食的品种。特殊的地域条件,传统的民族饮食习惯,酿构了黔东南自成一体的酸系列饮食文化。酸汤鱼略带酸味、幽香沁人、爽口开胃,是贵州“黔系”菜肴的代表作之一。这道菜通常先自制酸汤,主要材料是西红柿、淘米水、米汤等通过发酵而成。
宫保鸡丁主要选用净仔公鸡肉为主料,糍粑辣椒、蒜苗等辅料烹制而成。红而鲜亮、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据传,此菜创始人为贵州织金人丁宝桢,咸丰进士,授宫保衔,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常以家乡此菜宴请宾客,流传至今。丁宝桢为官刚正不阿,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其官职命名为“宫保鸡丁”。
阳朗辣子鸡,麻辣软糯,香味十足,是贵阳息烽阳朗地方风味菜,素有“天下第一鸡”的称号。这道菜以本地土鸡为主料,辅以糍粑辣椒烹制而成。爆、焖、炒是制作辣子鸡不可缺少的步骤,就是在焖、炒这两步骤上与一般辣子鸡不同的做法,让阳朗辣子鸡增添了一份特有的糯香味。
除阳朗外,在贵州省内的西秀、晴隆、桐梓、水城、龙里等地,辣子鸡这道菜的特色和叫法各有不同,热菜、凉菜、干锅和汤锅均可,还有衍生小吃——辣鸡粉面,深受人们喜爱。
“盗汗”一词源自中医,是指人体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张天银在清朝咸丰年间为医治此病症,结合食疗辅以药材自创了一道隔水蒸鸡的药膳,民间称此鸡为“盗汗鸡”。
选用新鲜的土鸡处理干净,放入盗汗锅中——盗汗锅是贵州当地一种土陶制品,由底座、蒸钵、顶锅和顶盖四个部分组成,还可以放入一些其他食材。然后不加水直接蒸熟,当锅中底部热气遇到锅顶的冷气,就形成水蒸气附着在鸡身上,像盗汗一样,因此而得名,盗汗鸡汤鲜味美、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鲢鱼豆腐红油光,葱绿蒜白姜丝黄。肥嫩辣烫鲜香满,争食美味忘举觞”,这是对贵州乌江豆腐鱼的赞美之词。乌江豆腐鱼,是遵义乌江一带的风味火锅,主要原料是鲜活乌江鱼、乌江产豆腐和遵义产“朝天椒”。乌江鱼又名二胡子鱼,皮滑肉糯,无鱼鳞,小刺,通体一根主骨,尤以头尾味道最鲜美。乌江豆腐用传统“胆巴”(氯化镁)为凝固剂制成,洁白,细腻,久煮不烂,无蜂窝眼,鲜嫩爽口;朝天椒是遵义特产,口味香辣。乌江豆腐鱼火锅就是以此作主要原料,配以其他佐料精制而成。乌江豆腐鱼火锅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四季皆宜。乌江豆腐鱼被誉为“中华一绝,黔北一技”,许多游客慕名到乌江大饱口福。
贵州名菜,选用优质甲鱼,配置卤水先炖煮熟透,然后将瑶柱、火腿、糯米,薏仁、芡实、笋、香菇等八种食材烹饪熟后填满甲鱼的腹中,最后放上甲鱼壳,造型就像一只完整的甲鱼,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丰富且醇厚。
糟辣脆皮鱼是贵州的传统名菜之一,属于黔菜的经典名菜。糟辣脆皮鱼做法也不复杂,选用1.5斤左右的鱼,处理干净打上花刀,然后挂上浆,放入油锅炸酥炸脆,有点像糖醋鲤鱼的做法。最重要的一步,用贵州糟辣椒炒香,加入鸡汤调味勾芡汁,最后淋在鱼身上就完成了,成菜后油亮色红,味道酸甜咸辣,鲜香可口。
泡椒板筋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黔菜,具有咸鲜、微辣的味型特点。泡椒板筋必须选用新鲜大猪通脊肉内筋(当地又称背柳肉)为主料,在烹饪前进行腌制,配以酸、辣适中的泡椒作为辅料。在烹饪时讲究现切、现腌、现炒这三大原则。色泽红亮,酸辣爽口,滑脆鲜嫩。
豆米火锅是贵州最具特色的火锅之一,选用的是贵州特色花豆。熬制的汤底清香四溢,浓稠美味,豆米在汤里熬得软软的,加以软哨、肉丸子、肉片、蔬菜等配菜,就制成了具有特色的豆米火锅。用汤汁浇在米饭上,米香浸润着豆香,豆香中还带着油香,加上用糊辣椒调制的蘸水,是贵州人最钟爱的下饭神器之一。
折耳根,《本草纲目》记载它:“其叶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其营养价值较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开胃理气等功用。折耳根是贵州地区非常受欢迎的美食,主要食用其根茎部位。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腊肉与作为佐料是其最为典型的三种吃法。凉拌折耳根,脆嫩爽口,越嚼越香。在贵州不同的美食里,都能看见折耳根的身影,它的作用类似香菜小葱。折耳根炒腊肉中和了腊肉的猪油,把香味完美地融合起来,口味更加香醇丰富。
小米鲊是贵州的特色美食。鲊有两个意思:第一,指腌过的鱼;第二,指用米面做成的甜点,也便于长期保存。相传苗王携女寻游山寨,至山民喳幺家中,喳幺家徒四壁,无以款待,就将小米拌以山枣,一起放在火塘里蒸熟,这样做出来的美食,便成了贵州人的美食。小米鲊是贵州自产的金黄糯小米,浸泡一夜后,放入蒸锅蒸上10分钟,再倒入猪油、红糖、红枣搅拌均匀,放回蒸锅继续蒸至软糯,可以做成甜、咸两种口味。
莲渣闹又名菜豆花,是贵州人饭桌上常见的家常菜。“闹”取自苗族语言中的“吃”,而“圆子莲渣闹”则是用新点的豆花,鲜嫩的小白菜叶,与肉丸一起煮熟。让猪肉的香味充分地融入到“莲渣闹”当中。其中豆花香嫩可口,肉丸爽滑美味,而小白菜更是清新。莲渣闹最初属于纯粹的素菜,冷热均可食,既开胃又下饭,也是人们用来解油开胃的佳肴。在加入肉丸后,莲渣闹的风味也更上一层楼。
骟鸡点豆腐是贵州当地的传统名菜,以毕节地区最为著名。据传,彝族女英雄奢香夫人在招待贵宾的时候,都会准备一道她独创的特别美食,这道珍贵的佳肴就是骟鸡点豆腐。骟鸡就是指阉了的未开叫公鸡,把鸡处理好后切成丝或小块,再用浸泡过的黄豆磨成浆,放入锅中煮,待豆腐快要成型时放入鸡肉,等豆腐凝聚成形后再点酸汤做成鸡丝豆腐,煮的时候豆腐越煮越嫩,汤越煮越鲜,吃的时候配上一碟蘸汁,为这道菜增添无可替代的诱人风味。
苗家“八大碗”是苗族人民最高规格待客之道,通常有苗家三角肉、棒棒猪、松柏腊肉、苗家酸汤、苗鱼、苗家豆腐坨坨、八宝贡米饭、猫猫豆八大菜肴。苗家八大碗制作工序集中了蒸、焖、酱、烧、炖、炒、炸等烹饪手法,工序繁杂。在食材上特别讲究,如苗家豆腐坨坨的食材,选用的是“土灰”烧碱、酸汤制成的豆腐,口感好、味美,无任何添加剂。八大碗中很具苗族特色的苗家棒棒猪,在精心烹制后入口不腻、味道鲜美。配上特制辣椒蘸水,让人欲罢不能。
侗族日常喜食酸品。在侗族食品中,酸食冠于菜肴之首,几乎每家每户都置有五、六个酸坛或酸桶。侗族的酸食种类也多: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之别。而这道侗味牛汤锅,可以说是“侗家风味的牛杂煲”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好的牛肉格外珍贵,平日里侗家人难得享用一次。于是厨师就将分割牛肉后所剩的边角料及无人问津的内脏收集在一起,配上侗家特色的酸辣椒煲制成菜。热气腾腾的牛汤锅里,牛肉牛杂软嫩入味,香气四溢。
大庄婆媳米豆腐的发源地松桃县候溪村,坐落于梵净山东麓。制作米豆腐工艺比较繁琐,需要婆媳共同完成,在制作米豆腐的过程中,促进了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加深了婆媳之间的情谊,使家庭更和谐。因此,做出来的米豆腐被人们喜称“婆媳米豆腐”。大庄婆媳米豆腐和常见的贵州米豆腐又不太一样。它选用本地纯天然优质粘米,经过淘洗、浸泡数小时之后,再添加特制草木灰碱水磨成浆,放入锅中以小火熬制,最终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而成,在本地也被称为灰米豆腐。
平坝鹅肉火锅主要以平坝独有的优良鹅种——平坝灰鹅为主要原料,结合饮食文化,经过摸索总结而成。汤底是由鹅骨熬制而成,清澈油亮,味美清香,其肉质细腻鲜美,吃过之后只觉齿颊留香,再就着卤制的鹅掌、鹅头、鹅舌、鹅翅等,就组成了一桌让人口水直流的鹅肉火锅。
“渎”是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烹饪方式,指用中火或者细火在汤汁中焖制豆腐、魔芋、血旺、鸡鱼等食材以求深度入味。土鸡渎豆腐是几百年前由屯堡人南迁时带来的名菜,在安顺一直沿袭至今。鲜、辣、脆、嫩是这道菜的秘诀。将新鲜的土鸡砍成小块并腌制入味。将鸡肉静置片刻后,加入高温油锅爆炒,与姜蒜鲜辣椒一起爆出香味。香辣的鸡肉配上的豆腐,在锅里越煮越入味,豆腐越渎越嫩滑。劲道紧实的土鸡肉充分吸收了鲜辣的汤汁,口口鲜辣。
妥乐被称作中国古银杏之乡,此处产出的白果口感软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相当高。盘县火腿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驰名海内外的贵州名产。此道菜取百年以上树龄银杏树结出的糯白果煮熟,再配上优质盘县火腿切成的火腿丁。不需要太多的辅料,只加入简单的青红椒及葱蒜翻炒即可。
盐酸菜最初称作坛酸,后改称盐酸菜,是布依族、水族、苗族等民族久负盛名的食品,尤以独山县出产的盐酸菜最为著名,独山盐酸菜是闻名全国的八大腌菜之一。独山盐酸菜以独山本地青菜为主要原料,辅以冰糖、食盐和糯米甜酒等拌匀后分坛包装,密封贮存。独山盐酸菜色鲜味美,脆嫩可口,具有酸、甜、咸、辣之独特风味。鲁迅先生称赞它为“素食佳品”。盐酸菜与虾酸、臭酸并称为独山三酸。盐酸菜可直接做小菜吃,开胃下饭;也可与其它配菜烹饪,较为著名的有盐酸菜扣肉、盐酸菜烧鱼等。
虾酸是独山县特产,是独山地区干锅和汤锅的理想底料,主要作为辅料烹调牛肉、猪大肠、板筋等,口味主要包括鲜味和酸辣味。用这种虾酸烹调菜肴上桌时乍一闻奇臭无比,再仔细闻却很香,吃到嘴里酸甜鲜香。
制作虾酸,首先选用个头偏小,色泽晶莹的河虾为主要原料,在洗净之后拌上食盐和米酒抓拌均匀入坛封存。发酵一年后,在鲜虾变成色泽鲜亮的粉色虾茸时,将其倒入盘中,加辣椒粉和醪糟拌匀,再次入坛继续发酵半年,使它变成虾酸酱,这份鲜味才能真正得以保存。
臭酸又分成“素臭酸”和“油臭酸”两种,两者差别较大。素臭酸制作的主要原料是凤仙花苗和青菜,辅料常见的有竹笋、木姜子、炒焦的小麦和食用碱等,仲夏季节将凤仙花苗、青菜清洗沥干切段后,加入辅料在陶瓷坛中密封自然发酵。油臭酸是由多种荤素菜凑在一起炖煮后发酵而成,即将新鲜蔬菜与荤腥鱼肉煮烂放凉后,盛入坛内,密封,在阴凉处自然发酵1个月以上,即可食用。独山地区常以素臭酸为主,而相邻的荔波、三都地区则以油臭酸为主。
鱼酱酸制作技艺是雷公山麓苗族同胞在长期生活中发明的一种传统美食。制作过程大致分为选材、切割辣椒、搅拌、入坛、发酵等五个步骤,主要采用鲜红辣椒和野生爬岩鱼为主要原料进行制作,发酵过程中还加入了香禾糯酿制的米酒。鱼酱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营养较为丰富,味道鲜香浓郁、风味独特、既可生食,也可熟食,是一种上好的调味佐料和火锅底料。2014年,雷山鱼酱酸制作技艺在央视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
酸鲊肉是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发酵肉制品,冬至后立春前是制作酸鲊肉的最佳时间。家家户户杀年猪时,将米面打制成粗粒炒至七分熟,放凉加上适度的盐、酒曲等拌匀,选取精猪肉,切成二指宽的条状,将猪肉和已放凉的粗粒米面裹起来,放入铺垫了桐树叶的瓦缸中密封。肉经过腌制后略带酸味,所以称酸鲊肉。酸鲊肉有很多种吃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烹饪,油炸、清蒸、炒制都可以。
荔波腌酸肉是黔南独有的美食。荔波腌酸肉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提前准备一个小坛子,以及猪肉、小米、盐、姜、花椒等食材。先将猪肉切成薄片,放适量盐、姜、花椒一起搅匀。再按每斤肉混合二至三两小米的比例称取小米后用水浸泡,再将肉和小米一起放入锅中炒干炒熟。最后将坛子洗净烘干,迅速将拌好的肉放入坛中压紧,将坛子盖上腌制三个星期左右,生肉发酵腌制成了熟肉,取出后可以直接食用。
古时候黔西南州布依族人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渔猎为生。鱼也成为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春天的南盘江沿岸,满山遍野都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聪明的布依族人便以嫩竹笋为食材制作出一味绝顶佳肴——酸笋。将新鲜嫩笋剥壳去根,改刀成丝,以甘冽泉水浸泡,再进行发酵,成就了独特的味道。酸笋被布依族先人们用作重要的调味品,制作出著名的布依酸笋鱼。这道布依酸笋鱼,精选黔西南高原气候条件下生长出的野生小番茄,加上一碗雪白的布依酸笋丝一起熬制。煮开后下入处理好的南盘江鲜鱼,配上小米辣沾水,令人胃口大开,食之难忘。
卡拉村是位于丹寨县龙泉镇的一个苗族文化村,以编制鸟笼而远近闻名。自从丹寨小镇建成后,旅游度假的人们多了起来。由于斗鸡娱乐项目的发展,食用斗鸡肉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这道被称为卡拉战斗鸡的丹寨名菜便应运而生。斗鸡肉质细腻弹牙,和其他种类的鸡有着明显的区别。将处理好的斗鸡肉进行一系列的腌制,最后端上餐桌。食客们需自己动手,一边煸炒,一边享用,保证鸡肉进到嘴里是最鲜嫩的状态。
鱼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和待客的必备佳肴。用独特方法烹制的鱼包韭菜是三都水族的第一名菜,寄托了水族人民祈求身体健康、生活平安的美好心愿。
相传水族人民古时候为与疾病斗争,采集了九种野菜和鱼虾,烹制成一道治病滋补的美食。随着时间推移,九种野菜逐渐失传,为表达对先辈智慧的敬意,水族同胞便用“韭菜”代替“九菜”,制成了今天的鱼包韭菜。制作鱼包韭菜,需将鱼去掉内脏,淋上米酒,用葱腌制入味。将大蒜、生姜、花椒、青色和红色黔椒捣碎装进鱼腹内。接下来将大叶韭菜、广菜也装进去,再将鱼合拢,用稻草捆好,放入大锅内小火煮八小时。鱼肉烂而不糜,香而不浊,味道酸辣鲜美。
端节是水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过端”祭祖时“鱼包韭菜”是必备的供品。“过端”祭祖时要忌荤,但在水族的传统观念里,鱼虾是素菜。水族人民这种“忌荤不忌鱼”的习俗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
坛子鱼是贵州平塘的一道名菜,由布依族祖先发明,因其使用坛子为锅来烹制鲜鱼而得名。相传古人在野外垂钓,晌午时分突感腹饥,偶然拾得坛片,突发奇想用坛片做锅,取来溪水,佐以山椒,用柴火焖制,其味酥香透骨,别有风味。
烹制“坛子鱼”之器皿,采用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牙舟陶”。而鱼必须选用数日不喂食的鲜鱼。将鱼置于陶坛中,配以五味佐料慢炖,鱼的鲜味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腌鱼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特有的地方性代表美食,用田鱼、鲤鱼、禾花鱼等为主要腌制原料。腌鱼含有人工无法合成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腌制10年以上的腌鱼还可以治肠炎、止泻,特别是病后或产后食欲不振,吃腌鱼能增强食欲,振奋精神。
干锅马肉源起惠水县的摆金镇。马肉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恢复肝脏机能、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干锅马肉需选用优质马肉,将其切成丝状,倒入早已烧好的油锅里过油后盛出,再以大蒜在油中爆香,加入豆瓣酱、干辣椒以及秘制底料,待满屋飘满辣椒味之后,倒入马肉,在锅与铲的翻动之下,一道让人流口水的干锅马肉就完成了。
肉饼鸡是的黔南龙里布依族美食。肉饼鸡以鸡汤为汤底,佐以品质上乘的野山菌和肉质鲜嫩的土鸡。龙里肉饼鸡需用鲜香的鸡汤为底,用小锤将上好猪肉捶成肉末,压成肉饼定型,放进蒸锅中蒸制,出锅后和鸡汤相融即可。除了炖鸡和肉饼带来的肉的鲜美,龙里肉饼鸡的鲜还出自于另一类食材,那就是各种各样的野生菌,根据不同的季节,所选用的野生菌也不同。
青豆腐是盘县的特色美食。传说明洪武年间,朝廷派军队平定滇东土司兵变,军队班师路经盘县锁河坡(今平关)时,接到朝廷就地留守的谕旨,官兵便定居在盘县的锁河坡一带。因水土不服和思念家乡,许多士兵身患疮疽,情绪低落。一军厨略通医术,就用鲜嫩的青大豆磨成浆,和山泉水一起煮给患病士兵服用,患者服后,疮疸痊愈,乡愁渐解。后来发展为用青豆制作青豆腐,成为家常菜。以后又添加了嫩南瓜,味道更为清甜可口。追本溯源,故名“思乡青豆腐”。
牛干巴是黔西南州餐桌上常见的地方菜肴,据史料记载迄今已有700多年的生产历史,最初是作为行军打仗时易保存携带、食用方便的军粮。牛干巴的制作,必须用本地黄牛肉进行切割后再搓、揉、拍、打、涂、抹,使其充分入味,然后放入土坛中腌制数日,取出后日照风干,牛肉自然保存,经年不坏。黔西南的牛干巴吃法非常多,油炸、油淋、蒸、煮、烤、炒皆可。
酸菜豆米汤是一道以酸菜、豆米为主要原材料的黔味名菜之一。酸菜切碎,锅里热猪油,下干辣椒节炝炒,出香味后下酸菜,炒香后加酸汤和水;烧开后下豆米,再烧开加一点盐和味精起锅。
牛瘪火锅,是流行于黔东南一带的一种特色美食。食“牛瘪”古已有之。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制作牛瘪火锅前,需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因为牛吃百草,所以牛瘪汁又叫“百草汤”。加上清凉解火的牛胆汁,这道菜在当地一直被认为有解毒养生、健胃止泻的功效。
余庆剔骨鸭又名去骨鸭,起源于贵州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敖溪镇,一般采用黔北农村特有自然放养的大头鸭(也称麝香鸭),这种麻鸭体型不大,一年四季巡游于溪流、河水、稻田、水塘中,吃水中各种动物植物长大,肥瘦适中,极富营养。加新鲜青菜,略为烹煮即可上桌。
从江被誉为“中国香猪之乡”。从江香猪具有体型小、瘦肉厚、纤维细、脂肪颗粒小、香味浓郁等特点,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从江烤香猪是从江人用以款待贵客的菜肴。
选用15-25斤重的香猪,处理好后整猪抹上食盐、烧烤汁、料酒等佐料,然后用专用的铁钩钩住猪身,放在特制的烘烤箱内文火烘烤至熟。烤好的香猪皮色金黄,具有肉香、骨细、肉嫩的风味特点。
“扎佐蹄膀”也叫“扎佐酸菜蹄膀”,是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石竹村一道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在清代初期,扎佐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来往的客商增多。为了迎接客商,当地的布依族人民就发明了这种用猪肘制成的特色菜。先把整只蹄膀用油炸至皮色金黄,再炖至软乱,加入酸菜。制作完成后的蹄膀肥而不腻,皮色红亮,汤鲜味美。
贵州腊味,以腊肉、腊肠和血豆腐为主要代表,主要是为了让容易腐败变质的新鲜肉类能在贵州潮湿的天气里更好地储存。
贵州熏制腊味多用的是松柏枝,熏出来的腊肉香肠色泽金黄,肉身干燥,用猪血和豆腐混合后拌以食盐等各种佐料制成的血豆腐也风味独特。
3、小吃: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小吃王国,种类繁多且味美价廉。肠旺面、羊肉粉、丝娃娃、冲冲糕等各类小吃各有千秋,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品尝。
肠旺面又名肠益面,是用猪大肠、猪血旺为佐料的一种鸡蛋面条,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贵阳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肠”即猪大肠,“旺”指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得益彰。肠旺面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肠旺”与“常旺”发音相同,寓意吉祥,深受人们喜爱。
湖南面是贵阳美食,关于湖南面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抗战时期,有一位来到贵阳的湖南人,把湘黔两地风味结合,做出以猪大骨汤做底的肉丁面,人们开始都把它叫做湖南人做的面,后来慢慢称之为“湖南面”。二是因为要撒糊辣椒面,所以这面以前叫糊辣面,但在贵州方言里“糊辣”和“湖南”的发音很接近,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湖南面。
湖南面以骨汤打底,用白胡椒调味,加入肉丁臊子,一般是用鸡肉和猪肉混合制成,有些店还会加香菇丁。湖南面可先吃清汤,吃到一半加入胡辣椒面,一碗面有两种不同风味。
贵州牛肉粉以花溪牛肉粉最为著名,其发源地贵阳花溪地区,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有原味牛肉粉、红烧牛肉粉、泡椒牛肉粉等。花溪牛肉粉选用上等黄牛肉,精制米粉,牛骨熬汤,加入米粉,配以牛肉,添上开胃的泡酸菜,加上贵州特有的香炒辣椒面,就是一碗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牛肉粉。
老素粉是贵阳的传统吃食,因为味道好价格便宜备受喜爱。贵阳老素粉也称酸粉。1942年,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里,提到了酸粉的做法:“黔人磨米为浆,蒸之成固体,再用手揉制,揉过后以机榨成圆丝如面条,用开水沦过数遍即可食,名之为粉,以之作早点、午点、宵夜等之用。”酸粉属于半发酵米粉,经适度高温使米浆中的蛋白质在即将转变成酶时凝固,所以味道微酸。初代版的“老素粉”只有大头菜、花生、黄豆等“便宜”佐料;但到今天,一碗基础款素粉可以加上肉末、脆哨、辣子鸡、红烧肉等各式各样的浇头。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贵阳市常见的地方传统小吃,因外表看起来酷似襁褓中的婴儿而得名。“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有—只手掌那么大。用春卷面皮包裹银芽、海带丝、胡萝卜、黄瓜丝等配菜,似用棉被包小孩状。再将秘制的蘸水淋入,入口即能感受到各种配菜的清香脆嫩和蘸水的香辣。
青岩猪脚,又名状元蹄,是青岩古镇当地的特产。相传清代光绪年间,青岩镇人赵以炯上京赶考前日夜苦读。一天夜里,他忽然觉得肚子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的一个夜市小吃摊,点了两盘卤猪脚消夜,食后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他问:“何来之喜?”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肯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后来,赵以炯真的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青岩的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流传至今。
脆哨是贵阳市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可直接食用或当作小吃中的佐料。原名应为脆臊,意思是酥脆的肉臊子,但贵州话不分平翘舌音,将“臊子”传成了“哨子”。后来这样的写法越来越多,已被普遍接受,“脆哨”一词就由此诞生了。
贵阳脆哨本质虽是油渣,但远远超越了油渣。脆哨工序讲究,非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能做成。肉块放进猪油里,且炸且炼,酱油提香,甜酒酿上色。脆哨分几种:有五花肉熬制出来的软哨,也有大肥肉被榨干制成的脆哨,还有精瘦肉熬制的精哨,也有稍带点肥肉熬制的瘦肉哨子。
青岩玫瑰糖是贵阳市的传统名点,又称“麻片糖”。因其产于青岩,馅含玫瑰花蜜饯,得名青岩玫瑰糖。青岩玫瑰糖外层选用优质糯米面,加上青岩井水调和而成,再运用独特的拉糖工艺,拉出来的糖入口即化。在外层还未干透的时候加上一些芝麻或者引子,更加酥软可口。
怪噜饭是贵州独有的、最为普通的一种快餐炒饭。怪噜饭于2020年申遗成功,是中国第二道非遗炒饭。“怪噜”缘为这种炒饭加的食材较多,麻辣酸咸,颇为“怪异”。而且端上来炒饭红红的,特别好看。怪噜饭的原料没有特别规定,其中折耳根、腊肉、土豆丝和糟辣椒等原料是怪噜饭常备。
碗耳糕又名“娃儿糕”,贵阳地区传统特色糕点。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故名。碗耳糕最早出现在清代,兴盛于上世纪80年代,并在1984年被评为贵阳市风味名小吃。据说为了控制孩子们对碗耳糕的“痴迷”,大人们总是喜欢吓唬小孩,说吃了碗耳糕长不高。后来便有了“碗耳糕、娃儿糕、娃儿吃了长不高”的顺口溜。制作方法是将大米浸泡、淘洗、磨成浆、过滤,然后发酵,掺些熟芡,红糖液化过滤,掺在打好的米浆里,加碱拌匀蒸成熟糕即成。
香酥鸭是贵州有名的小吃,201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鸭肉又香又脆,肉质干而不柴,香酥鸭最大的特点就是酥,连鸭骨头都可以嚼碎吃掉,每一块鸭肉都裹满花椒面,一口下去,连嘴皮都酥酥麻麻,感觉像是触电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恋爱豆腐果简称豆腐果,是贵阳市的一种特色小吃。其做法将豆腐是先经碱水洗泡发酵,然后切成长方形小块,用无味的柏木锯面作燃料,烤至两面发黄,食用时用薄竹片将豆腐当腰剖开,添进由糊辣椒、生姜、葱、蒜泥、酱油、醋、味精等调制而成的佐料,趁热吃下,咸辣爽滑、满口喷香。
抗日战争期间,贵阳自被空袭后,人们到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躲避空袭,腹中饥饿的人们喜欢在此购买烤豆腐果果腹。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豆腐果邃又得名“恋爱豆腐果”。
豆腐圆子是以豆腐碎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贵阳传统名小吃,口味咸鲜。其中以雷家豆腐圆子最为出名。将打碎的豆腐捏成圆形,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灌入折耳根辣椒酱,趁热用筷子挟着吃。清政府大办“皇会”,朝廷通令全国“禁屠”四天,因不能吃肉圆子,所以雷氏祖母以及儿媳雷朱氏用豆腐做成圆子,配以其他食材油炸,受到顾客欢迎。此后豆腐圆子成为了贵阳市家喻户晓的小吃。1984年,“雷家豆腐圆子”获得贵阳市优秀风味小吃奖;1991年,获得首届“中国名小吃”称号。
在贵州,人们习惯把土豆称呼为洋芋,洋芋粑即是用洋芋制作的一种传统小吃。将洋芋洗净、煮熟,捣碎后捏成小圆饼的形状,放进锅里用小火烙至两面金黄,撒上贵州特有的辣椒面,有的地方还会加用折耳根、酸萝卜等制作的蘸水,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市的一道特色小吃。豆花面最早源于清代光绪年间,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的人提供的。
豆花面中的豆花,用酸汤点的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口感更细嫩,比豆腐脑的质地更加紧扎。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条。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独创,根据吃法的不同分为干拌面和蘸水面。干拌面是将佐料放入面中拌匀食用。蘸水面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荤辣椒水配有瘦肉丁、鸡肉丝等。
羊肉粉是贵州省的一种民间小吃,以新鲜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鲜羊肉汤,及各种调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遵义虾子羊肉粉、六盘水水城羊肉粉、毕节金沙羊肉粉、黔西南兴义羊肉粉,共同构成了贵州羊肉粉的“四大派系”。
遵义羊肉粉以虾子羊肉粉为代表。虾子羊肉粉里并没有虾,虾子指贵州虾子镇,是闻名全国的“中国辣椒城”。遵义羊肉粉食用时一定要撒上遵义本地制作的糊辣椒,糊辣椒透出来的微微炭火香,吃起来辣中带香、香中有辣。2017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遵义“中国羊肉粉之都”称号。
水城羊肉粉中的羊肉选用本地高寒山区的高品质黑山羊肉精制而成,肉质细腻,口感爽滑,油大不腻,鲜而不膻。所用的米粉也比较独特,是大米不经过发酵直接压制的,胜在滑溜不易断,韧性好,口感细腻如流水。据说,吃水城羊肉粉一定要一口粉、一口蒜,这才是正宗的水城羊肉粉打开方式。
金沙羊肉粉以金沙县沙土镇的最为正宗,米粉粗如竹筷,微酸鲜滑,既有大米的清香,也有入口即化的口感。金沙羊肉粉所使用的油辣椒以中国七大名椒之一大方皱椒为原料,将干辣椒磨成粉后用羊油炒制而成。
兴义羊肉粉相对其他地区,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一勺秘制的酱汁,据说,由十七种原材料经过多重工序制作,酱料咸鲜醇厚,回味悠长。中国饭店协会在2016年把“中国羊肉粉之乡”授牌贵州省兴义市。
绿豆粉是铜仁的食品,已有几百年的文化历史,已经被国家列入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以上好的绿豆和上好的大米混合,浸泡后磨成豆浆,经过烙制而成,为铜仁的传统食品之一。吃的时候将粉烫熟,然后配上各种臊子。
贞丰糯米饭是贞丰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早在清嘉庆年间便已很有名气。贞丰县,有着“中国金县”之美誉,也被称为“中国糯食之乡”。贞丰糯米饭选用上等糯米,先将糯米用冷水泡透,经两次焖蒸,熟猪油炒好装铁锅内,文火保温。精选瘦肉,放入特制的香料腌上数日后,用油炸至半干。上碗时,切肉成薄片盖糯米饭上。贞丰糯米饭,米香肉酥,油而不腻。配上鸡腿、红烧肉、香肠、特制的胡辣椒面、酸菜、折耳根等,滋味无穷,妙不可言。
茅天灰豆腐是产自贵州的最北部地区茅天镇,茅天是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的故乡,也是灰豆腐的故乡。茅天灰豆腐将磨制成的豆腐切成小块,用草木灰沤制3—4小时,再放入桐壳灰(草木灰加适量白碱亦可)于锅中炒制,炒好后,筛去灰,即为豆腐果。由于草木灰、桐壳灰均含有碱性物质,经过沤、炒、兼之碱的化学作用,使豆腐外形凸胀,内心松泡,状若海绵。
烙锅是一种采用“烙”的方式烹饪制作的美食。贵州烙锅以水城烙锅较为著名。始于清代,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水西(今水城县)彝族,到达水西后粮草不足,官兵们只好取来屋顶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坛片架在火上,把猎获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后充饥。后来逐渐变成今天被人们熟知的烙锅。
烙锅使用的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砂锅和平锅。中间凸状的黑砂烙锅,这种带沿的中间高边沿低的烙锅,可以让多余的油脂自动流向锅边,且随时都可以将它往原料上面浇。臭豆腐、苕粉、二块粑、黄粑等,再配上猪肠、瘦肉、板筋、鸡皮、牛肉、牛筋等各种肉类、蔬菜,尽可在一口烙锅里进行烹饪,可谓是“一锅容天下”。烙锅蘸碟种类丰富,有麻辣折耳根蘸水、烧青椒蘸水、五香辣椒面等。
除了水城烙锅,贵州毕节还有一种“活油烙锅”。与一般烙锅不同的是,活油烙锅凸起的烙锅顶上还支棱起了一碗蘸水。“活油”即是毕节方言里的猪油,加了猪油的蘸水在烙锅顶上翻腾,放大了蘸水的美味。
酸汤粉与酸汤鱼一样,是起源于黔东南的一种特色食品,常被人们用作早餐和日常小吃。在特制的小砂锅内加入红酸汤,待酸汤滚开后,加入圆米粉,再配以莲花白、猪肝、瘦肉、鹌鹑蛋、豆芽、火腿肠等配料,一碗开胃的酸汤粉就做好了,食用时将砂锅当作碗一起端上桌,上桌后锅里汤底还在上下翻滚。吃酸汤粉蘸水必不可少,在当地人眼里,西红柿青椒酱可谓是是酸汤粉的黄金CP。
剪粉是一道广受贵州人喜欢的名小吃。剪粉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米,制作方法和广东肠粉略有相似。洗净的大米经过浸泡、磨浆、勾兑后,将米粉浆倒在平底铝盘里,放入一个开着沸水的大锅里,让铝盘漂浮在沸水上。前后几十秒,盘中的米粉浆在高温的作用下迅速凝固,取出放凉后用剪刀剪成一公分宽的卷段。因其用剪刀剪成,所以取名为剪粉。
剪粉好吃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关键在于调料。放上酱油、醋、姜末水、面酱、碎花盐菜、炖煮的西红柿酱、浓香的肉沫,加一勺贵州特色油辣椒,最后再撒上一小撮香葱,美味十足,是夏日消暑的标配。
又称杨武裹卷,是安顺市的一道特色小吃。裹卷起源于90年代的安顺市杨武乡,现已遍布安顺各个地方。安顺裹卷用一层薄到近乎透明的米皮,表面抹上一层辣椒酱,再放上各种小菜,有豆芽、黄豆、酸萝卜、折耳根和海带丝等。安顺裹卷为冰冷食物,在炎炎夏日吃起清凉爽口,但在冬季只要将辣椒底料加热,同样可以食用。
破酥包是安顺有名的小吃,以酥软、口味多著称,深得居民及游客的喜爱。破酥包最重要的就是起酥,破酥皮要经过一天或两天的发酵再加半小时的人工揉匀,再抹上猪油擀上几次,才能形成一层层油层,包上鲜肉沫、白糖、洗沙等馅儿,放入锅中大火蒸上十五分钟就可以了。安顺破酥包的皮可以一层一层撕着吃,馅料有多种口味。破酥包馅料比较常规的有洗沙馅(红豆沙)、鲜肉馅、引子馅,最具特色的当属三鲜包。安顺破酥包的三鲜包馅料通常是由鲜猪肉、豆沙和引子制成。三种看似格格不入的食材,经过酥皮的包裹,热气的蒸腾,竟然促成了这道特别的美味。
小锅凉粉是安顺比较有名的特色小吃,乍听之下以为是道凉菜,实际上却是热腾腾的特色砂锅粉。小锅凉粉的精髓在于凉粉和霉豆腐(豆腐乳)汁的使用。豆汤打底,加入凉粉、苕粉、豆腐皮、土豆、肉末、霉豆腐(豆腐乳)等食材放入砂锅里大火炖煮,再加入秘制的调料即可出炉。来上一锅还在冒着热气的小锅凉粉,配上用辣椒、蒜泥、葱花、花椒、姜末制成的蘸水。是当地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荞凉粉,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贵州省名小吃,以安顺和毕节荞凉粉最具特色。荞凉粉是贵州高原特产甜荞打去壳,干磨成粉,按1:4的比例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下锅用微火慢慢边煮边搅,煮熟冷却而成。食用时可切成片,也可刮成条状。
安顺与毕节荞凉粉最大的区别在于吃法。安顺人将佐料放入荞凉粉中拌着吃,毕节人做一碗辣椒水蘸着吃(有时还会在蘸水中加一个皮蛋)。
夺夺粉是安顺的一种名小吃,虽然名为粉,但实际上夺夺粉更像是什锦小火锅,是类似火锅又完全不同于火锅的存在。夺夺粉起初是很单调的学生小吃,仅有凉粉、洋芋、豆腐皮、火腿肠。学生们用竹子削成的叉子“夺”凉粉、洋芋蘸钵钵里的麻辣烫吃。在安顺本地话中,“夺”有着“叉”的意思,取名“夺夺粉”同时也有两层含义,一是谐音“叉”,表明了吃法要用叉子“夺”凉粉沾汤吃。二是指好友亲朋围桌一同“争夺”小锅内的美食的场面。
夺夺粉有麻辣、酸辣、酸汤三种锅底,配以软糯的凉粉、肉片、二块粑、蛋饺、鱼丸、小酥肉等丰富多样的配菜,在慢慢的熬煮过程中成为美味佳肴。
油炸粑稀饭是安顺市的传统早点。很多油炸粑粑都是甜口的,而安顺的油炸粑稀饭是咸口的。主料用的是糯米,将糯米蒸熟,经过多次捶打碾成糍粑,包上豆沙捏成圆饼状,下油锅炸熟捞出沥油,所谓的稀饭并不是我们常吃的稀米饭,是用米面搅成糊状,浇上一点热油,搅和搅和,在上面放上一层油炸粑即可。
波波糖,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是用糯米加工的饴糖(麦牙糖)和去皮炒熟的芝麻粉末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作而成。将饴糖加温至四十摄氏度时,加入芝麻末,这时饴糖就能层层起酥,在将起酥的糖皮卷成扁圆形状,一个个洁白的酥糖就像春风拂荡的层层波澜,故名为波波糖。饴糖清甜,加上芝麻末,更加香甜酥脆,入口即化,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它香甜、易化,所以又叫“落口酥”。
冰粉,是贵州著名小吃,品种良多,玫瑰冰粉、水果冰粉、绿豆冰粉......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葡萄干、花生碎、小丸子、山楂片、黑糯米等配料。做好的冰粉冰凉香甜、嫩滑爽口,是夏季的解暑神器之一。
冰粉的原料来自天然植物“冰粉籽”,商贩们用纱布将冰粉籽包好,放进凉白开中用力揉搓。经过长时间的搓洗,透明糊状的浓汁逐渐从纱布中渗出,便能得到市面上所看到的手搓冰粉。在贵州人眼中,正宗的冰粉得是手工制成的手搓冰粉,口感上更加丝滑软糯,绿色健康。
毕节汤圆是毕节传统名吃,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毕节汤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上酥麻、猪油、芝麻、花生、核桃、玫瑰、白糖等作为辅料,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做出来的成品有:富油汤圆、酥麻汤圆、冷水汤圆、热水汤圆等。在毕节汤圆的制作技艺中,最具特色的是(聂家)碓窝汤圆面的制作工艺和(喻家)富油汤圆馅的制作工艺。
大方豆干又称大方手撕豆腐,毕节市大方县特产。大方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贵州通志·风土志》记载:“豆豉各州县产,以大定(大方)为最佳。”2009年,大方豆制品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大方县被授予“中国豆制品之乡”荣誉称号。大方豆干有臭豆腐干、糍粑豆干、碱水豆干等。大方豆干柔韧性好,口味独特,制作精细,可炒、烤、烙、炸、煮。
鸡肉汤圆是兴义地区传统名小吃,始创于清朝末期。“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的鸡肉汤圆在汤圆界独树一帜,选用上等糯米加水磨成吊浆粉制皮,馅儿选用的是新鲜鸡肉,加上鸡汤、精盐、胡椒粉等绞打成糊状。鸡肉汤圆小巧玲珑,色泽雪白,晶莹光洁。面皮糍糯、细滑,肉馅细嫩,汤汁鲜美,油而不腻,非常勾人食欲。
社饭自古有之,是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吃社饭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社饭的制作方法是: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有些地区掺部分粘米)蒸或焖制而成。
清明粑,又叫黄草粑,为清明节食俗,是贵州的一道特色传统小吃。将清明菜洗净、切细,与糯米粉、粘米粉一起揉成面团,包入馅心后压成圆饼状,放入锅中煎成两面金黄就可以吃了。
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靖难之变”后从南京流落到贵州省,在长顺县白云山削发为僧。长顺当地老百姓得知后,纷纷带着自制的食饼作为祭品上山朝佛。建文帝品尝大家带去的食饼后赞不绝口,得知此饼主料是清明菜,遂取名为“清明粑”。
遵义鸡蛋糕是遵义市的一道特色小吃,该小吃具有甜、咸两种口味。遵义鸡蛋糕具有个圆匀称、金黄油润的特点,其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手压起窝,手松它能马上恢复原状。杨成武将军在《伟大的转折》一书中,回忆当时遵义会议的情景时写到:“鲜红的橘子、松软的蛋糕,装潢古朴的茅台酒……”,“松软的蛋糕”指的就是遵义鸡蛋糕。
蛋裹辉煌是遵义市有名的特色小吃,相比蛋裹辉煌这样高大上的“学名”,当地人更喜欢叫它蛋包洋芋。遵义人都喜爱吃洋芋,蛋包洋芋是创新出来的新吃法,由简单的鸡蛋和洋芋组合而成。将蒸熟的土豆压成泥,在热锅中翻炒,在土豆泥中加入折耳根、火腿肠、泡菜萝卜等,打一个鸡蛋煎成蛋皮上,最后将炒好的馅料放入蛋皮里包好。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名优小吃之一,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选取贵州优质糯米、黄豆,加少许红糖,用粽子叶或玉米壳包裹,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愈发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
“花甜粑”是思南土家族的独特美食,也是思南人过年的必备年货。其独特之处在于上面制作的各种花、鸟、鱼等精美图案,它反映了思南土家族人民万物有灵的原始图腾和泛神崇拜意识,堪称可以吃的艺术品。
油炸鸡蛋糕是安顺地区的特色小吃,因形似蛋糕而得名,是当地人在长期的饮食文化中独自研制出的特色小吃。以大米、黄豆磨浆为皮,肉馅为芯炸制而成,外脆内软,味美色鲜。两个鸡蛋糕配上一碗豆浆,是很多人早餐的最佳选择。
油茶是黔北务川、道真、正安、凤冈及周边一带仡佬族、土家族、苗族群众常食用的食物。油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制作过程:将适量本地大叶茶、大米和黄豆用油煎炒后,以少量水煮沸,用木瓢背反复揉成“茶羹”,再添水煮沸,加盐,佐以芝麻、核桃仁末、花椒调味,若加入猪大骨汤熬制,食用时更是满口留香。具有饱腹、提神、增力的功能。常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
都匀冲冲糕起源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是用糯米制作成的一种食物,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因为糕体是用蒸汽将食物冲蒸熟,并由圆竹筒底部顶压自然冲出,因此得名“冲冲糕”。坊间流传着多吃冲冲糕就会长得高的说法。冲冲糕柔软香甜,颜色淡黄,口感保留了糯米的韧性,而且制作方便快捷,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姊妹饭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姊妹节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吹芦笙踩鼓、订立婚约时的特殊食物,一般有红、紫、黑、白、黄几种颜色。节日前苗族姑娘们会去山上采摘做五彩姊妹饭的植物原料,姊妹饭又叫“藏饭”,因为饭里会“藏”有苗族女孩的心意,打开黛帕,糯米饭上倘若放着一对树叉,则表示姑娘愿与成双成对,只有一只呢,便是暗示小伙子不要单相思;倘若糯米饭上摆有辣椒、葱蒜,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对待尚未成熟的爱情,姑娘们会摆上树叶或松针,希望小伙子不要沮丧,继续努力。
4、贵州好物:贵州的好山好水、真山真水,孕育了独特的风物。贵州借助地域性和民族性,生产加工出茅台酒、都匀毛尖等贵州特色旅游商品,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海又名永兴茶海,位于湄潭县永兴镇和复兴镇境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片茶园,长约25公里,宽约4公里,总面积达6万亩(核心区域约1万亩)。1986年,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并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
为什么是“醉美贵州”?一种说法是贵州的山水,酿造了无数美酒佳酿,同时呈现出浓厚的地域酒文化特色。清代诗人郑珍曾称贵州:“酒冠黔人国”,贵州有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酱香家族,如珍酒、习酒、国台酒等,仁怀市更有“中国酒都”之称;此外,黄酒,果酒和药酒也层出不穷,如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和猕猴桃酒,以及用贵州名贵药材配制的天麻酒、杜仲酒,可谓“酒酒甘美,酒酒醉人”。
酒,又是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载体。贵州侗族和苗族都有酿制姑娘酒的习俗,还有表现贵州少数民族真情实意的拦路酒与送客酒,布依族男女青年商定婚期的讨八字酒等。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贵州酒文化。
茅台酒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味源于独特的传统酿造技艺,以当地的红缨子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一年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取酒,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是两烟(卷烟和烤烟)大省,拥有最适合烟叶生长的亚热带季风性暖湿气候,媲美世界著名烟叶产区津巴布韦的原生态高原山地地貌,最适宜烟草种植的丘陵山区土壤。和煦的阳光,充沛的降雨使贵州成为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拥有毕节、天柱等八大烟叶产区。
1980年,贵州普安发掘出一枚茶籽化石,经鉴定为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普安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最大树龄达4800年,1000年以上的有3000多株,此类茶种为世界唯一、普安独有。四球古茶树属于32类茶科的一种。2011年7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普安县“中国古茶树之乡”称誉。普安茶也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
都匀毛尖茶产于都匀市,是历史名茶,早在明朝时期就作为贡品,因其外形纤细卷曲似鱼钩,被崇祯皇帝赐名为“鱼钩茶”。1956年,品尝此茶后亲笔命名为“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遵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湄潭翠芽是典型的芽茶,只选取中间的嫩芽“一芽一叶”采摘,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色泽绿翠,香气清芬,回味甘甜,汤色明亮,叶底匀整。
雷山银球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早在1991年被中国外交部选作馈赠礼品。产于雷山县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优质茶青鲜叶为原料,经高温杀青炒制,搓揉而成。其形状独特,是一个直径18-20毫米的球体,表面银灰墨绿。含硒量高达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
来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绿茶,远离污染,天然纯净。绿宝石采用持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茶青为原料,确保茶叶中的茶氨酸、全果酸、叶绿素等内含物质得到较大提高,比芽茶更为丰富。“绿宝石”呈盘花形状,颗粒紧实,色泽绿润,冲泡后茶叶自然舒展成朵,滋味醇厚,冲泡七次犹有茶香,享有“七泡好茶”的美誉。
“遵义红”是湄潭2008年开发的黔湄系列良种,其外形紧细、色泽褐黄、香气纯正。“遵义红”红茶能刮油解腻,促进消化,对于消化积食、清理肠胃更是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是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之一。普安红茶始于当地传统品牌“福娘茶”,于2015年更名为“普安红”,明确为全省重点推介的红茶品种。普安红茶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其品质优良,曾是明清两代皇家饮品。《夜郎风物志》记载:“其茶香异于常,烹煮时香风溢野,饮之使人熏然欲醉如梦至南柯耳。”其外形肥硕,芽毫显露,带自然花香,茶汤红艳明亮,入口醇和。
酸汤起源于贵州黔东南地区,黔东南的酸汤有红酸与白酸两种,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红酸汤是用新鲜西红柿、红辣椒、食盐、料酒等腌制发酵而成,酸味醇正、辣味悠厚、色泽鲜红,并且具有开胃,健脾,增强食欲和降脂减肥的独特作用,贵州著名美食“酸汤鱼”就多用红酸做成。
白酸汤的制作是以米汤为原料,在活性酶的催化作用下,发酵产生酸味。酸爽回甘的白酸汤,不仅可以直接饮用,也是制作酸菜的重要原料。
贵州辣椒种植面积、加工规模与效益、市场集散规模均居中国第一位。贵州省常年栽培面积5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20%。贵州省辣椒加工企业近200家。加工产品多样,油辣椒加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老干妈”、“苗姑娘”、“乡下妹”等已形成了著名的品牌,遵义虾子辣椒专业市场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贵州省辣椒主要加工产品有油辣椒、泡椒、豆瓣酱、剁椒、辣椒酱、糊辣椒、干辣椒等七大系列共50余个品种。
遵义朝天椒,遵义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十大名椒。遵义朝天椒有锥形椒、指形椒、团籽椒三大类型。因生长时竖立朝天,普称为“遵义朝天椒”。成熟后色泽鲜艳、肉厚质细、辣素适中,鲜椒中每克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198毫克,在我国辣椒品种中居前列。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
大方皱椒,毕节市大方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十大名椒之一。大方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具有冬长夏短、春秋相近的特点,是皱椒生产适宜区域。大方皱椒呈长线厘米,外观整齐、美观,皱折均匀,颜色鲜红,外表光洁。
贵州糟辣椒需要经过发酵制成。取新鲜辣椒,加入生姜、蒜瓣、生花椒等辅料一起剁碎,然后加入白酒、盐等调料,放进泡菜坛子腌制,全程不能沾染一丁点油腥。腌制好后的糟辣椒酸甜可口,辣度适中,用来烹制的菜肴,比起干辣椒炒的菜味觉更为丰富,是制作蛋炒饭、鱼香肉丝等美食的常用佐料。
遵义全市辣椒种植面积常年在200万亩以上,占贵州省的40%、全国的8%、全球的3%,居国内辣椒主产区地级市首位。位于遵义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是全国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和最大的辣椒交易中心。中国辣椒城内集结了贵州、河南、新疆、甘肃、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的辣椒品种,并在这里根据客户需求搭配销往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同时,国内的辣椒还出口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实现了“集散虾子,买卖全球”的目标。中国辣椒城作为国内第一个以辣椒单品为主体的综合性(种、产、储、运、销、检、融)全产业链的国家级辣椒市场,每年可以实现75万吨辣椒交易量,56万吨冷链仓储周转量,120万吨物流年吞吐量。
绥阳空心面,是绥阳有名的特产,每根面条都是中空的,将面的一头放进水里用嘴吹可吹出气泡,且细如发丝。空心面因其独特的结构,可以将浓郁的汤汁吸入面中,所以比普通面更容易入味。
绥阳手工空心面制作工序非常繁琐,首先要用上等细面加上适量油、盐拌和,再经过发酵、揉面、搓面、盘面、缠面、擀面、晾面等72道工序纯手工制作。整个过程须控制在12小时内,靠的都是巧妙的人工技艺。制作空心面还讲究情感组合,一般以夫妻为一组默契配合,夫妻合心,做出的面条才能空心。所以绥阳空心面又叫“爱情面”“夫妻面”。
盘县火腿,贵州省盘州市特产,是我国的三大火腿之一,和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盘县火腿皮色蜡黄,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鲜艳,闻着香味浓郁,吃着咸香可口。盘州位置处于云南省与贵州省交界,因地势较高,空气比较稀薄,冬天也暖如初春,形成了盘县火腿理想的加工条件。
赤水晒醋采用固体发酵,醋坯和成品醋都在阳光下长久曝晒而成,故称晒醋。2021年,赤水晒醋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赤水特殊的低海拔地理位置,气候十分炎热,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度以上,其经过二至三年漫长夏季高温曝晒的赤水晒醋具有香、酸、醇、浓的特点,做到了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纯天然零添加。
妥乐白果,六盘水市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妥乐村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拥有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的古银杏树1450余株,银杏树最大树龄1500年以上,是世界上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银杏树群,素有活化石”之称。妥乐白果种仁饱满,种核两侧有明显棱,味甘清甜,略有苦感,具银杏特有香味。白果具有通畅血管、保护肝脏、改善大脑功能、润皮肤、抗衰老、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
贵州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之一,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说法。在众多中药材中,杜仲、天麻、灵芝被称为“贵州三宝”,杜仲则是三宝之首。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等功效。
贵州的杜仲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山脉丛林之中,汲取了阳光雨露的精华,品质优良,在《药物出产辨》中就有“杜仲产四川,贵州者最佳”之古老记载。除少数地区外,全省已有70多个县有丰富的杜仲资源,尤其以娄山山脉和苗岭山地遵义、正安等地产量较大,质量也最好。
贵州盛产天麻,尤以大方天麻最为出名。大方天麻主产于大方县九龙山脉的深山丛林中,以天麻素含量高而闻名,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名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大方天麻天麻素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丰富。对头目眩晕、头风、头痛等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天麻可入膳,如天麻肚包鸡是用猪肚和鸡包裹之后一起煮炖的大方地方特色美食,成菜肉质滑嫩,汤鲜味美,亦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分布,但所有产地中,要数贵州产的灵芝质量最好。在贵州,野生灵芝主要分布在梵净山自然生态保护区、遵义、毕节、黔南等地。贵州还是开发灵芝生产的最佳场所,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仿野生灵芝种植。
据《药典》记载: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在中国国内的中药材市场,以贵州白芨为优,尤其是正安县出产的白芨堪称白芨中的上品。正安境内多丘陵、盆坝,广泛分布着适宜白芨生长的酸性黄壤,且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植被生长茂盛,适宜白芨种植。
苗药头花蓼,贵州著名的道地药材,历史上贵州西北少数民族常用草药。头花蓼又名四季红,具有解毒、散瘀、利尿通淋等多种功效,是贵州重点发展的“六大苗药”和重点培育发展的“七大中药产业链”品种之一。以头花蓼为主要原料的热淋清胶囊、热淋清颗粒等多个产品,因疗效确切而被原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2000年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赤水金钗石斛,因其茎杆两头细小,中间粗壮,色金黄,其茎半月形,状如首饰金发簪而得“金钗”之名。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疾病等有特殊疗效。独有的石斛碱,药效最佳,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赤水开发金钗石斛近200年,是我国石斛原生地和金钗石斛药源库,被誉为“中国绿色生态金钗石斛之乡”。
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它的功能是祛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我国安徽和贵州等省份是原产地。大方圆珠半夏素以质优效佳而驰名中外,曾获“贵州十大名药”、“贵州地道药材”等盛誉,在主要出口国日本享有“免检”待遇。目前,大方圆珠半夏种植面积达到16000亩。
威宁党参是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特产。威宁党参根条长、毛根少、皮紧密、体坚实、有香气、甜味浓。威宁党参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自治县海拉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耐寒耐旱、抗风沙、适应性强的党参连片种植。《贵阳府志》这样记载:“黔中党参,威宁最佳。”2012年,威宁党参获得国家GAP认证。
贵州特有的野生金银花生长在绥阳县境内,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是适宜金银花生长的最佳海拔。原生态,无污染,品质高,是药用、保健品之上佳选择。绥阳发展野生金银花移栽种植已有30余年历史,目前已被农业部授为:“中国金银花之乡”。